【卓越育人巡礼·育人篇】守正创新,培根铸魂,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
作者:马一丹 | 来源:党委宣传部 更新时间:2023-05-17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围绕加强思政课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原则遵循和方向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全校思政课的教学科研任务,成立于2018年7月,其前身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13人,其中专职教师12人,行政管理人员1名。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2个教研室、1个办公室、资料室和体育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多年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秉承“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突出思想引领,注重育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之基。
加强党的领导,彰显思政课育人功能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指示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党的领导,注重顶层设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对思政课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出台《首都体育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首都体育学院校领导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首都体育学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思政课建设相关文件。校各级领导不定期地深入思政课堂听课,为思政课教学把脉问诊。校领导班子带头推进思政课建设,讲授思政课、听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党委书记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4个学时,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2个学时。
优化课程建设,完善思政课育人内容
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开设好本、硕、博不同阶段的思政课,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独立设置2学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注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思政课程设置,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化课件培训,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思政课建设得到持续改进和加强,“四个自信”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批学校优质本科课程。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深入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三化”教学( 理论教学专题化、案例教学规范化、实践教学模块化),“三全”考核(全员、全程、全面),“三制”管理(小班教学制、课程负责人制、协同育人制),构建思政课教学体系。
坚持因材施教,突出“以体育人”,打造“思政+体育”特色思政课。紧密结合我校校情学情,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施“深化改革创新,赓续红色血脉,打造体育特色思政课‘金课’” 工程,注重教学政治性、整体性、特色性、时代性。将思政课堂引入校史馆和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弘扬首体院优秀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知校、爱校、荣校”。开展“奥运中国”“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模拟法庭”“百年体育、百年历史”“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生活”等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编写思政课教学辅助教材,编写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外案例教学集,组织开展全体本科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利用校本资源和社会资源,搭建“大平台”,构建“大师资”,形成思政教育教学一体化工作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共融共通,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寻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正确打开方式”。注重改进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调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学中主动回应学生困惑和思想关切。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智慧教学平台与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慕课+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思政课教师在校级、北京市屡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近3年来,学院获批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荣获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由马敬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北京赛区三等奖3项、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全国本科组三等奖1项。
凝练科学研究,夯实思政课育人基础
积极鼓励支持教师从事科研,以科研为教学保驾护航。出版著作《奥林匹克精神与公民教育》。近3年来共发表各类期刊论文二十多篇,主持各级各类项目十几项。承担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2020年度首都党建智库重大课题“新冠肺炎疫情战‘疫’的时代启示”。《关于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相关建议》被采纳登载于首都高端智库《党建要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荣获2018-2020年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三等奖;《首都体育学院思政课教师协同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报告》《善用“大思政课”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获首都体育学院2018-2020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学院教师主持的项目获评2020年和2021年北京高校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优秀项目。
发挥专业优势,拓展思政课育人阵地
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理论和专业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服务,将思政课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渗透和延伸,在理论宣传、信仰重塑和扩大影响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第一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学院教师指导“习近平青年思想研究会”等学生社团,担任“青马班”副班主任,集体为“青马班”授课,担任本科生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党建活动。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讲座,参与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参与并指导专业教师申报获批北京市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荣获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担任学校和二级学院“最美课堂”评审,与二级学院联合,帮助指导其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上同向同行。3年来,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奖项2项,指导5名学生参加市级创业比赛并获得立项,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获得华北赛区二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为学校和二级学院讲授党课30多次,评审各类参赛作品100余部,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学高行厚,求是致远。在推进首都体育学院向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迈进的新征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将继续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勤耕不辍!
【策划:党委宣传部 文字: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