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关注

首页前沿关注内容

前沿关注丨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外体育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外体育学术交流会于2022年3月25日在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期间顺利举行。中外体育学术交流会是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设立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场,是大会期间唯一一个纯英文主持、报告、交流的会场。至今,数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国际体育科学研讨会已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芬兰、丹麦、德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体育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国际体育科学研究前沿、热点和体育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并与代表们进行研讨与交流。国际会场的开设旨在汇聚国内外体育科学领域一流专家,为中外体育科技工作者搭建互联互通的沟通交流平台,从而促进我国体育科研发展,提升我国体育科研水平,扩大我国体育科研影响力。同时,也为完成我国体育工作任务、实现体育发展目标汲取、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经验。

本次大会期间的中外体育学术交流会由挂靠首都体育学院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交工委会)负责组织筹备工作。2021年4月国交工委会接到10月日照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期间举办中外体育学术交流会的筹备任务时,离会议开幕不到六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指导下,国交工委会全部9名成员在主任委员、我校原校长钟秉枢的带领下,分成若干工作组展开工作。国交工委会秘书长、我校教授吴昊负责会议宣介,国交工委会委员、我校教授郑晓鸿负责主题确定,国交工委会秘书、我校教师石伟东负责邀请制作。一个月的加班加点工作,在与学会秘书处的多次讨论中,2021年5月国交工委会拿出了中外体育学术交流会方案和拟邀请的国内外专家名单上报学会,其中,每个分论题安排一位中方专家。2021年6月至8月开启了邀请及联络工作。由于疫情的影响,2021年10月的大会延期到2022年3月,线下调整为线上,使得中外体育学术交流会组织形式、交流方式、外专和国内专家人选多次调整,直到会议开幕前的一周才定稿。


  5_副本.png

  7_副本.png

  9_副本.png


会上,我校钟秉枢代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致开幕词,介绍会议情况及欢迎大家参会后,来自法国、德国、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丹麦、中国的专家围绕“疫情常态化下的体育发展与交流”这一主题,从国际角度出发,从体育赛事、青少年体育以及主动健康三个分论题展开深入的研讨。

我校郑晓鸿教授主持了分论题1“体育赛事:挑战与应对” 。会上米歇尔·德波尔德教授报告“体育赛事与新冠危机:新的不稳定环境的管理”;霍尔格·普鲁斯教授报告:“新冠大流行对德国体育俱乐部和有组织体育运动的经济影响”;刘东锋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体育赛事主办的影响:回顾与展望”;铃木大地报告:“让人们理解体育的价值”。郑晓鸿教授对每位报告人进行了介绍和简要点评。

我校吴昊教授在北京大学教授董进霞主持的分论题 3 “主动健康:生命与免疫力”做了题为“低氧环境、运动与积极健康:基于文献研究和实际需求”的报告。吴昊报告指出缺氧训练一直是世界精英运动员的普遍做法,可以成为治疗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有用工具。此外,他还介绍了呼吸肌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构建高原康复中心的设想,这是一个涉及六个平台和一个中心的宏伟工程。此分论题中,斯科特·佩德森报告“工作期间的健康促进:预防疾病和残疾的发作”,介绍了电子健康促进方案提出的背景、实施的效果和未来的建议,他认为电子健康促进是一种有效、省钱、可操作的策略,通过减少久坐行为和增加工作中的身体活动来改善办公室久坐人员的健康。莫滕·兰德斯报告“Football for health”,详细介绍了丹麦研究人员和足球协会共同努力,传播足球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包括足球健身,足球是良医等,为俱乐部创建培训计划,并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人群进行了不同周期的试验。他们的研究显示了足球在健康促进方面的积极作用。

由外交学院教授周庆杰主持的分论题2 “青少年体育:发展与创新”,铃木宏哉报告“日本儿童体能和身体活动:实证与未来”;沈波报告“美国学校健康教育”;马新东报告“中国青少年体育活动与健康促进:现状、对策与机制”;丹尼斯·帕里索和共同报告人徐青报告“旅游实践、体育实践和重大体育赛事——伟大革命的到来”。

会议结束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林帅天专门给钟秉枢教授来信,对国交工委会的工作表示感谢。来信提到:“在您的带领下,国际会议为本届体育科学大会增添了光辉亮点。这次国际会议的宝贵成果,秘书处会及时适当的发布给公众。这次国际会议也是历年来最精彩的一次。”



【来稿:首都体育学院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